第(1/3)页 “陛下驾到——”内侍高声唱喏,声音穿透队列,传遍整个广场。 百官立刻肃立,整理衣冠,随着引导有序进入奉天殿。 奉天殿内,御座之上,朱标身着明黄色龙袍,面容威严而温和,目光扫过阶下的文武百官,神色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。 朱高炽与朱雄英分立于御座两侧,神色肃穆。 待百官跪拜行礼完毕,朱标缓缓开口,声音洪亮而清晰:“众卿平身。朕承父皇遗志,登基为帝,改元承天。今大明承平,百姓思安,朕决意推行新政,以安民心、固国本。新政核心有三:其一,宽刑不宽贪;其二,减赋惠民;其三,文武并重。” 话音刚落,奉天殿内一片寂静,百官都屏息凝神,专注聆听。 朱标继续说道:“洪武朝律法严苛,虽震慑奸邪、整肃吏治,却也因量刑过重累及无辜,不少官员百姓因小过获重罪,人心惶惶。朕决定宽省非贪腐类刑罚,全面修改《大明律》中过于严苛的条款:明确非谋逆、叛国等重罪,不得株连无辜族人;废除‘剥皮实草’‘凌迟’等极端酷刑,统一量刑标准,以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五刑为基准,罪罚相当;同时推行教化先行,地方官府设儒学讲堂,以仁义礼智信教化天下,引导官民向善。” “但贪腐、谋逆、叛国等触及王朝根基的重罪,仍沿用洪武朝重典,绝不姑息!御史台专职弹劾纠察,锦衣卫负责侦办大案要案,二者各司其职、相互监督,严查各级官员贪腐行为,凡贪墨一文者皆需追责,贪腐数额巨大、影响恶劣者,依旧按律严惩不贷!” 文臣们闻言,心中顿时一松,连日来的忐忑不安烟消云散——宽省非贪腐类刑罚,恰好契合了他们对宽松执政环境的期待,终于不必再因一言不慎、小过失误便担忧身家性命,能安心施展治国才干。 而保留反腐重典,虽让少数心存贪念者心有忌惮,却得到了绝大多数清正官员的认同。 吏部尚书茹瑺暗自点头,认为此举既彰显仁政,又守住了吏治清明的底线;礼部尚书陈迪也深以为然,觉得“教化+重典”的组合,既符合儒家仁义之道,又能震慑奸邪,兼顾了宽仁与务实,对这一平衡兼顾的举措由衷表示认同。 “其二,减赋惠民。”朱标话音一转,将话题聚焦于关乎天下民生的赋税问题,“洪武年间,因江浙地区曾依附张士诚,父皇为压制当地士绅势力,定下车驾赋独重之制,苏松二府赋税更是远超其他省份数倍,百姓终年劳作却所得无几,不堪其扰,甚至有农户弃田逃荒,反而影响地方经济。” “朕决意革除此弊,普惠天下:赐明年天下田租减半,让全国百姓共享新政红利;苏松二府赋税即刻降至与周边行省持平水平,江浙其余州县赋税统一减免三成,彻底终结‘江浙赋独重’的局面。” “但有一事,需立为铁律,载入祖制——苏松及江浙核心赋税区出身的官员,终身不得入职户部,无论品级高低、政绩如何,皆不得担任户部尚书、侍郎及核心司署官职,以防地方势力与户部勾结形成利益输送,确保天下赋税调度的公平公正。” 第(1/3)页